一个上海来的独立纪录片拍摄团伙丨数字游民接管计划010
编者按
基于创作多元化的基本原则(编辑要喝冰啤酒蹦迪自闭社交爬山玩水甩战绳),我们邀请DNA居民轮流进行各种形式的内容创作(正式甩锅),此为“数字游民接管计划”。
DNA公号数字游民接管计划
010期
公号管理员:纪录片打工人晶晶
6月的一天,DNA来了一个小团伙,带了整整一后备箱拍摄器材。之后他们悄无声息且声势浩大地出现在了DNA各个角落。是一个独立纪录片制作团伙。
这个团伙很快展现出了纪录片打工人的出色品质——体力好,可持续作战能力极强。日出而作,近40度的高温天气扛着重型设备处处奔波;日落不息,和DNAer们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夜夜笙歌。
纪录片团伙里的录音师,举杆人晶晶,记录下了他们在DNA白天拍摄晚上喝酒的充实生活。
特别提示
以下内容为DNA公号“数字游民接管计划”特约管理员独立完成,只要不犯法,不冒犯创作对象,连错别字都跟我们没关系!
我,晶晶,一个纪录片打工人。
我们是上海的一个独立纪录片团队,在兴致勃勃准备出门拍摄的时候突然被封控在家。
没想到关了三个月,时间长了,被一成不变的卧室风景pua到放弃人生理想。在解封举家欢庆的时刻,有点自闭的我接到上班的通知。
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当一条咸鱼?
了无生趣的我来到工作室,见到了精神抖擞的导演。刚刚解除隔离的几天对我来说就是复健重回社会的过程。
导演计划着出发拍摄的行程,终于在六月末的某一天,她说:“憋不住了,我们直接去安吉吧!”
彼时,我的重回社会复健还没有结束。其他小伙伴表示,出门旅游办公,总比闷在上海好。
我感觉我跟这个世界有隔阂……
Vlog 1
脚踩油门,奔出上海的那一刻,仿佛城市狗突然到了大草原。然后很快,被疫情检查站拦住。
去安吉的计划完全是突然决定的,比起要拍什么,解决行程码上的星星更重要。
检查站的小哥问我们是哪里来的,说出是上海的那一刻,还有一点不好意思。
我还是感觉我跟这个世界有隔阂……
报备、填表、做核酸,一切流程对于经验丰富的上海人来说都不算啥。
然而突然听到一句话,“我现在帮你们赋黄码,7天健康监测结束变回绿的。”
赋黄码,这是在说什么荣誉吗?
疫情期间一直在外拍摄的摄影师冷不丁分享自己闯荡的过往,“这有什么,我拍摄完隔离时还红过呢。”
黄就黄吧,七天之后又是一条好汉!
Vlog 2
我们的拍摄项目叫《去哪安家》,经常被大家记成《何以为家》,名字差几个字,调性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在此声明,不像《何以为家》这么沉重,我们还是欢乐的。
刚到DNA的时候,两眼一抹黑。都说纪录片人就爱这种随机性,尤其是我们导演,热爱偶然记录。
当然,再偶然的拍摄也要一个切入点,于是我们开始各种疯狂蹭脸熟。跟在各种人屁股后面拍摄、找人聊天、探索世界……好在DNA从来不缺活动。
比如相亲小组活动,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相到亲,不过旁观八卦总是开心的。👇
比如去鱼塘摸鱼,据说鱼塘是DNA前门卫保安大哥家的。纪录片拍摄小组拍出了《向往的生活》般的综艺感。👇
重回社会的复健过程,只差一顿酒。在DNA的第一晚,听KC唱了好几遍《恋情1980》后,我就喝高了。就此陷入白天拍摄晚上喝酒的陷阱。
Vlog 3
虽说活动丰富,我们的拍摄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。毕竟天天围着人家拍,群众接受度参差不齐。
为了尽快打入内部,也作为参加了这么多次活动的回礼,本纪录片团队恪守本职地举办了一次放映活动……放自己的片子,搞不搞笑。
没想到放映会一再追加,从一场变成三场,每次结束导演都会被包围接受提问,聊到不想回房睡觉。不愿意熬夜喝酒的导演用自己的方式和大家建立了沟通。
放映结束后,大家都没有走
当然,还有一些格外善(ai)良(liao)的人能够很快速地建立联系。KC绝对是其中之一,几天拍摄之后,他自然而然地潜入,就要跟录音抢饭碗。
举杆冒充录音师的KC
带着DNA村民的殷切祝福和留恋,离别的一天终将到来(我也觉得肉麻)。DNA数日,我们对“安家”的理解似乎又宽阔了些。
很多时候我们想到“安家”,只会联想到一个小家庭的抉择。DNA社区似乎证明了另一种可能性——安家,也可以是生活方式的选择。不只是找一个地方居住,而是,能否和这个地方的人和事融合,同时为自己的工作找到一个舒适的发展方向。
DNA数字游民们的生活日常
我们离开DNA去了青山村,欲知后事如何,请关注抖音账号:《去哪安家》摄制组。
至于我们团队:
👆 秦潇越,导演。工作室生活最规律的人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简直是青少年的典范。后来熬夜小分队逐渐壮大,导演经不住劝,也加入了熬夜阵营,一罐喜力从头喝到尾巧妙得很。
👆 黄辣丁,摄影师。很残酷地给自己取名“脏东西”,在DNA被人尊称脏老师。熬夜典型,和导演生活模式差异巨大,DNA期间二人进行了一系列“友好交流”,甚至上升到了拍摄方式。脏老师离开之前和KC产生了一系列不可名状的情愫。
👆 韬哥,前期调研后期辅助,自称陈大爷,其实是个小姑娘。日常生无可恋脸,眼神迷离面对这个世界。然而韬哥表示,她其实每天很开心,只是表现得不明显。
👆 我,举杆人晶晶,录音师。到DNA那天突然被分配到短视频任务,不得外出,急得抓耳挠腮。几天之后,我赶忙认领了举杆录音的工作,逃离办公室奔向更广阔的田野。
万万没想到的后续:
一周之后,导演和摄影师带着新入伙的剪辑师又回到了DNA!难道是想长住了?
灵魂自由且崇尚随机纪录的导演很快针对这个偶发事件给出了答案。第二天,导演独自一人奔赴大理,摄影师随后而至,丢下了新入伙的剪辑师花花。
听说花花也搞了一场放映会,放的也是自己制作的纪录片。听说看完片子的人都哭了。
巧了不是,就在今天,《去哪安家》刚好发布了片花。
撰文:《去哪安家》摄制组 晶晶
图片:《去哪安家》摄制组,DNA小伙伴
编后
现阶段,DNA只面向ACDC会员开放。成为ACDC驻地会员,免费入住DNA。欢迎点击下图了解详情提出申请。👇
以及,点击下方链接围观DNA数字游民生活。👇